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站内搜索
子時鐘聲分兩年─除夕
作者:天泰药机
来源:天泰药机  发表时间:2010-6-23 14:17:52  点击:2364

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(大月三十日,小月二十九日),古人因為它是一年的最後一天,因此,稱為「窮年」,在台灣又把它稱為「過年」(過了這一天,一年就過去了)。至於過年的這一天的夜晚,叫做「除夕」(意思是過了今晚,明天就是新年了);在本省則俗稱「過年暝」、「三十暝」或「二九暝」。

俗話說:「新年頭,舊年尾」。因此,人們特別的重視,因為它是一年最重大的日子。為什麼國人會如此重視除夕呢?一般是認為和古代的臘祭有相當的關聯。古人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。為什麼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呢?因為臘的本義,原本是一種祭祀的儀式。在農業社會中,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根農業生產發生關係,無論是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都是十分忙碌,只有冬季才有較多的空閒時間。因此,往往在大豐收的年底舉行盛大的祭典表示慶祝,藉此驅逐不祥和疫癘,永保平安,並將各種祭祀合併在一起進行。雖然各個朝代臘祭的日子並不固定,但是人們仍依例在歲末之時舉行祭典,這大概就是「過年」祭祀活動的一個萌芽吧!

※ 過年時的行事─

一、辦年貨:

在農曆臘月二十四日送神以後,因為年關已近,家家戶戶都十分忙碌。不論有錢沒錢,都要採辦一些過年時吃的東西或過年當天「鋪陳」時要用的物品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該算是「年糕」了!所謂祭祀時通常擺在上層)、「包仔粿」、「紅龜粿」等。「甜粿」是用糯米磨粉扮糖蒸熟,有時並添加紅棗、紅豆、糕仔粒、花生等甜料,主要在表示喜慶;「菜頭粿」是用硬米磨粉並加以削簽之蘿蔔絲混合蒸熟,表示好彩頭;「發粿」則是用硬米磨粉,加酵母粉蒸熟,用以表示發展、發達的意思;「包仔粿」是以豬油、蝦米、菜脯等作餡,「粿」為皮、再用竹葉包裹著,因為它的形狀和包子相似,所以叫做「包仔粿」;「紅龜粿」是以甜的紅豆或「土豆仁麩」作餡,「粿」為皮、再放進雕刻成龜形的木製模型裡壓,使它表面印上龜甲紋。最後放進蒸籠蒸熟即可。有句俗語說:「甜粿過年,發粿發錢,包仔粿包金,菜頭粿吃點心」說的就是它們各代表的意義。另外,一些應時的物品如:春聯、糖果、乾果等,至於水仙花、橘子等吉祥物也不能缺少。

二、鋪陳:

過年時所需的年貨準備妥當之後,每戶人家便開始佈置廳堂,張貼春聯。佈置廳堂時,首先將「公媽」上的東西予以換新、擦拭乾淨,並且供上長年飯及發粿(插上飯春花),表示年年有餘、發財如意;用柑橘疊「柑塔」,供上各色甜料,擺紮紅紙的麵線三束,表示甜蜜長壽。

「貼春聯」使年的氣氛更能顯現出來。「春聯」據說是由古代的「桃符」演變出來的,貼在大門上具有驅逐鬼怪、避邪消災的作用。春聯的內容通常可以看出人們的希望;常見的有如:「爆竹一聲除舊歲,桃符萬戶更新年」或「天增歲月人增壽,春滿乾坤福滿門」,大門貼上門神,米缸貼「滿」,窗戶貼「春」,畜舍貼「六畜興旺」等,顯現出喜氣洋洋的氣氛。

三、辭年:

「過年」當天下午兩三點開始供奉牲禮,祭拜神明與祖先,稱為「辭年」。並在公媽的神位前堆疊柑塔,供年粿、春飯(春諧音剩有歲有餘糧年年食不盡之意)、壓歲錢(線香穿過制錢一百枚並在一端插紅棗錢壓在桌上取發財之意),另外用五味碗拜門口及地基主,用春飯拜灶及床母。

四、圍爐:

「辭年」結束後就是「圍爐」(吃年夜飯)了。圍爐時桌下放一個火爐(現在多用火鍋代替),內有炭火,爐的四周放置錢多枚,圍爐象徵團圓,全家不分老幼尊卑圍爐共享天倫之樂,在外工作的人不論多忙,都必須在這時候想辦法回家團圓;圍爐時必須弄得火光熊熊,表示一家興旺的意思。

圍爐吃年夜飯時,最好慢慢的吃,時間越長越好,取其長久的意思(平時不喝酒的婦女及小孩,這時也要勉強喝一口,也表示長久)。所準備的菜餚也都各有各的含義,如:「魚」表示「年年有餘」、「青菜」表示「清吉如意」、韭菜和長年菜表示「長久」、菜頭表示「好彩頭」、魚丸蝦丸肉丸表示「三元及第」等等。圍爐過後,長輩都依照慣例賞給紅包,稱為「壓歲錢」或「過年錢」。

五、守歲:

分過「壓歲錢」後,全家圍坐在爐邊,閒話家常,一直不睡,到了十二點「開正」後,才去休息,稱為「守歲」。守歲的含意有二:一是為祈求父母長壽,又因為古人睡也叫「困」,除夕整夜不睡,是取「不窮困」或「不困厄」的意思。

上条新闻:中秋節的習俗